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地方文史》微专业招生简章

作者: 人文学院   审核人:周晓燕   信息来源: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8-09

一、微专业简介

《江苏地方文史》微专业依托江苏“吴韵汉风、水韵书香”的深厚文脉,聚焦长江、运河、海洋三大文化带交汇所形成的多元地域文明。专业定位为“跨学科、复合型、在地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以“知识—能力—价值”三维协同培养为核心,通过系统梳理江苏自先秦至近现代的历史谱系、文化肌理与社会变迁,构建“宏观历史—中观区域—微观日常”的立体认知框架。课程体系围绕“人物—民俗—美食—红色—城乡—艺术”六大维度展开:《江苏历史名人传》以典范人物为线索,透视区域精神气质;《江苏民俗大观》以田野视角解析礼俗互动与身份认同;《江苏美食文脉》以饮食人类学方法解码味觉景观与商业创新;《江苏红色记忆》以记忆史路径激活革命文化的当代表达;《近世江南城乡社会》以社会史与历史地理学交叉研究城乡连续体的演进逻辑;《江南音乐史》以声景考古与声音民族志呈现江南听觉文化的层累与流变。通过问题式教学、数字人文与沉浸式研学的融合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史料解读、跨学科知识整合以及文化资源转化三大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实现从“地方知识习得”到“地方认同建构”,再到“地方发展参与”的跃迁,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江苏”建设者。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文科”建设为牵引,致力于在历史学通识教育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建立可迁移、可扩展的接口。通过系统训练历史思维、史料批判与文化阐释,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史学素养:掌握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区域史研究范式,能够运用编年、叙事、比较与话语分析等方法,解析江苏地域文明的生成机制与演化逻辑。2.跨学科能力:以历史知识为“元数据”,对接旅游管理、文化创意、数据科学、环境设计等学科范式,形成“人文—科技—产业”三元耦合的问题解决能力。3.价值塑造:在知识—情感—行动连续体中厚植家国情怀与乡土认同,树立“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实践伦理,具备面向文化传承与社会创新的责任意识。4.职业胜任:能够在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公共文化服务等场景中,胜任文化资源评估、内容策划、叙事设计及项目管理等岗位;亦可作为“历史+”复合型人才,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数字文博等新兴领域实现知识迁移与价值再创。

本专业实行“文理交叉”的开放式培养,特别鼓励理工类本科生选修,以构建“科技素养+人文精神”双轮驱动的高阶能力模型。

三、教学模式

本微专业以“混合式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为总体架构,构建“课堂—田野—社群”三维协同的教学生态系统:1.课堂维度(理论嵌入)采用翻转课堂与研讨式教学,在《江苏历史名人传》《江苏民俗大观》《江苏红色记忆》等核心课程中嵌入“关键史料精读—学术前沿导读—问题意识生成”三阶模块,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史观与区域文化整体认知。2.田野维度(在地实践)依托江苏“长江、运河、沿海”三大文化带,建立“1+3”田野基地网络(1个中心基地+3个主题实践点),通过口述史采集、GIS空间叙事、非遗影像志等工具,完成从“现场感知—数据整理—知识再生产”的完整学术训练链,强化具身体验与学术规范的耦合。3.社群维度(协同创新)组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引入文旅企业、博物馆、地方志办等多元主体,开展“真实问题—联合导师—项目制”教学,直接对接行业需求,实现学术能力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转化。通过上述三维联动,本微专业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价值塑造与地方服务有机整合,为江苏文脉的可持续传承与创新转化持续注入复合型人才动能。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建议开课学期和学分分配

考核类型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1

2

1

2

1

2

1

江苏历史名人传

3

48






3







2

江苏民俗大观

3

48






3







3

江苏美食文脉

3

48







3






4

江苏红色记忆

3

48







3






5

近世江南城乡社会

2

32








2





6

江南音乐史

2

32








2





应修学分

16


五、招生对象

校内专业学习满一年的普通本科生。

六、修业年限

学制1.5年,最长不超过3年。主修专业毕业或结业离校前,合格完成课程学习不少于16学分。经学院审核合格后,报教务处审定,由学校统一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七、报名条件

1.对文史知识有浓厚兴趣。

2.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八、其他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9月5日

报名咨询:人文学院芮老师 19827076132

办公地点:希望大道校区仁和楼A505

微专业咨询QQ群:615286713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苏ICP备110371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