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人文学院与体育学院在腾讯会议上联合举办“智汇文体旅”暑期学术沙龙。社科处焦微玲副处长,经管学院院长李争光受邀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人文学院院长周晓燕、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董学兴,人文学院及体育学院部分老师40多人在线上参加了学术沙龙,人文学院副院长陶文俊主持会议。
“智汇文体旅”学术沙龙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政策领航·科研规范”,社科处焦微玲副处长对《盐城工学院2026年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细则》出台的背景、依据、意义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有助于老师们知晓政策、弄懂政策、享受政策。她指出,新政策紧密围绕“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实现“创大升博”的战略目标,制定过程不仅参考了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也借鉴了学校往年的科研奖励办法,并对同类高校调研,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阶段“学术前言·AI赋能”。首先,人文学院的李如友教授和赵骞博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AI在文科研究中的应用,激励老师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且理性地去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争光分享高水平论文写作经验,他以自己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剖析了从选题、假设构建到实证检验以及与评审专家意见交流的全过程,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实战指南。
第三阶段“成长对话·经验共享”。人文学院与体育学院的蒋继华、张光华、王坤焱、奚志英、朱元秀、芮赵凯、陈恬畅、刘伟、张政9位教师分享了各自的科研心得和2026年学术规划。发言教师们对科研和学术充满热情,规划也展现出强烈的跨学科融合与方法论创新的意向。
学术沙龙的第四阶段是人文学院周晓燕院长和体育学院董学兴书记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周晓燕院长称赞本次论坛是一场关于“融合与智能”的“热气腾腾的学术下午茶”,并强调了政策、技术与人才三者有机结合的战略意义,董学兴书记则对此次学术沙龙的跨学院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期望今后在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方面要加强进一步合作,为两个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注入新的动力。
人文学院与体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智汇文体旅”暑期学术沙龙活动内容形成了一条从政策解读、技术赋能到个人成长的完整链条,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科研发展中系统化的战略思维。学院老师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分享中共同成长,为推动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努力迈向一个更加开放、融合和创新的学术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