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青年参与地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盐城“红蓝白绿”四色文化基因,7月至8月,人文学院“盐途·传颂四色文韵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特色文化调研活动。实践团以“行走的课堂”为形式,深入走进盐城红色教育基地、蓝色滨海生态区、白色海盐产业带和绿色森林湿地等特色文化场所,用青年视角探寻文化传承新路径。
文脉寻踪:梳理文化脉络,筑牢调研根基
7月初,实践团运用场馆研学、专家对话等调研方式,走进盐城湿地博物馆、海盐博物馆及新四军红色纪念馆等重要文化场馆。成员们沉浸式参观场馆,仔细考察实物,深入研究文献,并与专业讲解员深度交流,系统梳理出“红色铁军精神、蓝色海洋生态、白色千年盐业、绿色湿地魅力”的文化谱系,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盐城湿地博物馆、海盐博物馆及新四军红色纪念馆等重要文化场馆
沉浸感知:亲身体验探寻,解码文化基因
7月中旬至8月初,实践团横跨全市多个区县,用脚步丈量盐城红色热土、蓝色港湾、白色盐场和绿色屏障,亲身探寻优秀地域文化内涵。在五条岭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们肃立默哀,向长眠在盐阜大地的2000余名革命先烈敬献鲜花,聆听守墓人讲述革命英雄故事。珍贵的历史影像、斑驳的革命文物,让烽火岁月重现眼前,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奉献精神;在射阳振阳村红色传习所,成员们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陈,沉浸式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精神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走进滨海月亮湾,成员们深入了解海洋旅游生态区的建设情况,实地考察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新滩盐场中,成员们走进海盐生产基地,与盐场主要领导深入交流,近距离观摩传统制盐工艺,记录千年海盐文化的活态传承实践,为盐业非遗保护提供第一手调研资料;此外,实践团在黄海森林公园通过护林员访谈、游客问卷调查,深入调研“林-渔-碳”复合生态系统保护模式,全面了解绿色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次实地调研以“四色文化”为脉络,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盐城优秀地域文化的认知,还通过详实记录与分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

图为实践团走访五条岭烈士陵园、采访守墓人卞康全先生、与振阳村红色传习所站长共同为“盐城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图为实践团在新滩盐场、滨海月亮湾、东台黄海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
宣讲破圈:多元传播,奏响文化时代强音
实践团成员秉持传承与弘扬盐城文化的理念,以传播四色文化之声为主线,整合转化实践中收集的丰富资料,让“四色文化”走出实践场地,走进大众生活。7月底至8月初,团队成员以“传承与绽放:盐城四色文化的时代答卷”为主题,精心制作互动PPT,先后在盐城、泰州、苏州等地开展文化宣讲会。宣讲活动中,成员们化身文化使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生动有趣的讲解以及互动环节设计,将盐城独特的“四色文化”鲜活地呈现给现场观众,有效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持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形式,让盐城“四色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地方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盐城、泰州、苏州等地开展四色文化宣讲会

图为实践成果相关报道(节选)
截至目前,团队实践成果已获中国青年网、盐城民生网、创业盘湾等多家媒体报道。展望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红色铁军精神”为魂,以“蓝色海洋文明”为帆,以“白色海盐文化”为脉,以“绿色生态底蕴”为韵,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打造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盐城范式”注入澎湃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