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盐城城市文旅活力,弘扬盐城悠久历史文化,7月14日,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深耕文旅小镇,绘写振兴画卷”暑假社会实践团,来到盐城水街以及珠溪古镇,了解盐城独特的“海盐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魅力,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盐城文旅相融产业的发展现状,积极争取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投入文旅融合相关产业的建设。
文化扬帆,深耕源远流长的海盐文化
实践时间确定后团队成员分别从南通、扬州、泰州等地来到盐城,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首先来到盐城水街,了解盐城历史悠久的白色海盐文化。水街呈现了历史上盐商的真实生活,团队成员在水街参观了体现海盐生产的盐宗祠、体现海盐行销的盐商会馆、体现盐政管理的盐政衙门以及体现盐业民俗文化的以情境化雕塑为主体的景观群落。印象最深的是盐政衙门,此处景观借鉴了最有名的盐官——范仲淹在当地曾任盐仓监官兼兴化县令的历史资料,盐政合一,于水街复建盐政衙门。除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外,水街深刻体现“文旅交融”的理念,夜晚的水街随着街灯亮起,有着不少演出,成为很多人散布休闲的好去处。水街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将海盐生产、运输、经营、应用、盐民生活等白色海盐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序幕、有过程、有高潮、有尾声的景观和文化体验脉络。
图为水街中体现盐业民俗文化的雕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惠芝 供图
科技赋能,探索多元业态的古镇未来
团队成员们在珠溪古镇时光记忆馆中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伍佑场“三十六盐场,大不过伍佑场”的美称以及伍佑的千年盐史。在二楼的展厅中还了解到盐城“四色文化”中另一个除“白色海盐文化”之外的“红色铁军文化”。了解到抗日烈士姚公铭、铁人英雄韩必和的伟大事迹。参观结束后,小组成员作为讲解员向现场观众讲解珠溪古镇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沿革,帮助更多人了解珠溪古镇背后党的故事。小组成员向现场观众讲解到:“从明代至清末,伍佑有15 人上榜于历代登科名录中。《盐城县志》记载,李汝珍著书《镜花缘》于伍佑,更有‘西泠印社’大家黄易在珠溪泼墨挥毫等。”走进古镇,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碰撞,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外,古色古香的街巷中设有大剧院、言+买书局等老少皆宜的热门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可以看出,珠溪古镇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前进。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璐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感受科技下的趣味珠溪。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惠芝 供图
勇担重任,找寻文旅小镇的振兴道路
经过实地考察后,小组成员决定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倾听更多群众的声音。“珠溪古镇环境很好,我们离得近的经常会在放假的时候来玩,不过玩着玩着也就腻了,希望能有更多新鲜的项目。”小组成员通过采访一位戴红帽子的奶奶了解到珠溪古镇的受众大多都是当地居民。想要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还需要多花心思。“水街就是当时生产盐、卖盐的场景嘛。”另一位小组成员在采访水街游客时发现,很多游客对于水街里蕴含的文化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更多深入的了解,但是大多数游客表示愿意深入了解水街中的海盐文化。
“总的来说,盐城市类似水街、珠溪古镇这类的文旅小镇发展前景还是可观的,政府也愿意支持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但是今天一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小镇都差不多,和其他地方的文旅小镇没有很大的区别,同质化严重。”一位队员如是说。盐城镌刻着悠久的记忆,流淌着多彩的文脉。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既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推动文化振兴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振兴。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当下盐城市文旅小镇的发展现状,不断寻找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绘写振兴新画卷。
实践团成员在珠溪古镇合影留念 张惠芝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