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位点影响力,拓展优质生源渠道,10月中旬以来,学院组织由专业教师与在读研究生组成的宣传团队,先后前往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天平等高校开展专场招生宣讲。团队精心准备宣讲材料,系统介绍学位点特色、培养模式、奖助政策与发展前景,并与考生现场交流互动,反响热烈。 此次宣讲有效增强了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认知度与吸引力。欢迎广大学子报考人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学科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本学位点简介:
本学位点以“中华生态文化国际传播”为鲜明特色,紧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区域生态资源与学校专业优势,创新构建“中文+”培养模式,符合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向及盐城工学院的办学理念。
一、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学科发展基础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亟需既懂语言传播、兼具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交流纵深推进,生态合作空间广阔。盐城拥有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地方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国际友城合作、民间文化交流,为人才实践、文化传播提供丰富场景和更多机遇。盐城工学院依托环境/生态学(ESI全球前列)的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精准服务地方发展,既是提升办学层次、助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担当。
二、完善优化培养方案,聚力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理论根基。建议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纳入阅读书目,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强化学生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理论自信与行动自觉。
二是推进多维协同,放大学科优势。一方面,结合工学院“环境/生态学ESI全球前列”的工科优势,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与本校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共建共联,策应“向海图强”战略,共同赋能学科建设。
三是借力区域禀赋,扩大对外影响。加强平台合作,对接全球滨海论坛、盐城国际传播中心等,加强“实战+传播”能力淬炼;深化产教融合,对接盐城经开区、中韩产业园及重点企业,了解发展需求、熟悉外贸规则,提升综合素能;拓展文化载体,对接文旅、非遗等部门,助力“湿地生态文化”双语交流,推动黄海湿地故事国际化表达、精准化传播,持续扩大生态“朋友圈”。
该学位点以生态为媒、文化为桥,着眼培养一批精通国际规则、传播中华生态文化的新时代文明使者。建议加快完善实施路径,更好地立足国家战略、扎根区域沃土,早日建成示范性培养高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盐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