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请进来”传经送宝,“老中青”团队“走出去”取经问道。继今年10月初力邀朱国华教授莅临人文学院,开启“与长江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后,11月14日,人文学院院长周晓燕率中文系老中青8人团队,奔赴华东师大,向长江学者朱志荣教授虚心求教,借专家智慧打磨论文项目,助力青年博士规划职业蓝图。
朱志荣教授以《国社科项目申报体会》为题,结合自身早年申报项目时屡败屡战的经历,以及C刊主编的视角,着重强调学术研究需长期深耕细作,切不可投机取巧。在交流环节,他犀利幽默的金句频出,引发共鸣:“空手套白狼肯定不行,要沉下心写出论文做前期成果”“莫要每年换题,梦想撞大运”“基础研究选题多为旧题新做、老题深做”“有的老师个性很强,不愿按照申报书表格要求填写,这肯定不行”“要就问题谈问题,吹牛皮要不得”“与其胡编乱造,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段时间的书,有了积累再报”等等。
交流活动结束后,一行人穿越夕阳余晖中美丽的华东师大校园,踏上回程高铁。一路上,大家仍相互切磋,余韵未消,沉浸在学术氛围中,毫无早出晚归赶路的倦怠之意。一位临近退休的教授感慨道:“走出来真好,再次燃起我申报课题的冲动”。刚入职的青年博士也深感这样的活动新颖有趣,不仅有助于他们快速融入集体,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学院积极向上的正气和氛围。
后续,人文学院将进一步动员旅游系教师参与“与长江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逐步将其打造为强化学科内涵,激发教学科研活力的重要平台。相信,这一系列活动必将薪火相传、成为凝聚老中青三代学者、引领学院砥砺前行的宝贵学术记忆与精神纽带。
朱志荣,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先后出版过《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并主编“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和“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等,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译成德语、韩国语、英语、俄语和法语出版。主要学术成果曾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图片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