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璇,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中文182班学习委员,现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
座右铭:自律者方得自由,坚持者方能成功。
个人事迹:在校期间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多次获得二、三等奖学金。身为学习委员,始终带领班级同学刻苦钻研,求知若渴。
学习感悟:大学时光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色彩都记录着她蜕变的痕迹。当回望这段旅程,"玉汝于成"四个字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都在时光的淬炼中显露出非凡的价值。
无数个与星辰相伴的夜晚,书页翻动的声音是她最熟悉的乐章。从最初对知识的懵懂追寻,到后来在专业领域的深耕,她渐渐懂得: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瞬间的绽放,而在于日复一日的沉淀。路边的灯光见证过她的困惑与顿悟,图书馆的座位铭记着她的专注与热忱。
追梦途中,她曾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每当想要放弃时,心底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艰难困苦,正是成长的阶梯。那些独自消化压力的时刻,那些重新振作的清晨,都在她生命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她终于明白:所有的跋涉,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裴雨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旅游181学生,现为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每一次努力都是成长的伏笔,每一次挑战都是蜕变的机遇。
个人事迹:曾任B旅游181班班长、人文学院团委学生常务书记。
学习感悟:十六岁踏入大学校园时,她像颗未长开的幼苗,却倔强地扎进服务同学的土壤。从班长到团委学生书记,从组织宿舍搬迁到带队三下乡,那些熬夜排值班表、暴雨中扛物资的日子,让她懂得:担当无关年龄,成长始于责任。当大三确定跨考教育学时,她再次选择以稚嫩肩膀扛起理想——这场战役,注定要用青春的热力焐热寒窗的孤寂。考研最珍贵的馈赠,是让她读懂“群星闪耀时”的真谛。当四人小组在河海、扬大、安师大的录取名单上相继找到彼此姓名时,她忽然明白:真正的友谊从不是互相取暖,而是共同燃烧。那些在仁和楼刷新的网页、在路灯下呵气成霜的坚持、在收到拟录取时夺眶的泪,都在诉说一个真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对生命的点燃。 而今站在新的起点回望,盐城冬夜那盏孤灯早已化作心中的火炬。十六岁的勇气、二十岁的坚持、同伴眼里的星光,都在提醒她:青春最美的滤镜,从来不是顺遂坦途,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孤勇,是风雪中与同行者紧握的手,是把“我可能不行”变成“我偏要试试”的少年心气。这盏由无数微光汇聚的灯,终将照亮更多赶路人的征途。

江抒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W中文181班团支书,以笔试第一、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录取至牡丹江师范学院。
座右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个人事迹:在校期间他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综合表现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专业成绩的认可,更是对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褒奖。
学习感悟:“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发展是屈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要看到前途的光明,也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一定要背水一战!面对考研、考公或者任何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都要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都要坚持“因事为制,对症下药”的巧劲,都要坚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干劲,都坚持“滴水石穿,砥砺奋进”的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