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
2024年,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获批国际中文教育专硕点,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国际中文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广阔的现代视野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学校、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涉外文化交流机构、中小学教育机构、新闻、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汉语国际教学、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重点学科:盐城工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旅游管理
学科方向1: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旅)
研究领域:立足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与区域文旅发展需求,聚焦湿地旅游、文化旅游(含红色文旅规划、文旅营销策划、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
特色与优势:依托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发挥旅游管理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的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办学地红色文化、海盐文化、湿地生态等特色资源,构建了“理论研究-资源开发-产业服务”的特色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涉旅应用人才,推动区域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学科方向2:体育旅游与自然资源保护(体旅)
研究领域:立足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战略层面的体旅融合发展要求,聚焦体育旅游研究、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研究。
特色与优势:依托校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和国家一流专业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发挥地方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优势,构建“生态保护-运动开发-旅游转化”的多学科交叉创新体系,培养具备生态意识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推动区域旅游、体育(休闲)、自然资源融合(生态+体育+旅游)进程。
优势学科——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年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立德树人、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有效策略,实现了内涵式的跨越发展。同时,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世界遗产发展、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文旅相彰的培养理念,形成了服务盐城地方文化经济的特色育人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通过学科竞赛、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等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国赛三等奖、省赛特等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省重点、省社会实践课程各1门。最终形成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经济赋能的良性培养模式。